互为最大邻国的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巨大的经贸互补性。在经济与贸易政策的支持下,双绞机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2012年,俄罗斯加入WTO,成为第156个成员。伴随降低关税、提高贸易便利化等承诺的履行,中俄两国企业增加了互利合作,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双边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2012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441.4亿美元,自俄罗斯进口440.6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出口和自俄进口分别为1109.7亿美元和1291.4亿美元,11年来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7%和10.3%。在全球经济面临动荡调整、供应链重构明显增加的大背景下,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为两国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市场和要素资源优势,开展互利合作,以及稳定全球经贸发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与2022年相比,中俄贸易在2023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中国自俄进口商品广泛分布于90个商品大类。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1-12月,中国自俄月度进口平均值为638.7亿元人民币,2023年增长至757.7亿元,增幅达到18.6%。其中,2023年进口额最大的三大类商品分别为矿物燃料、矿砂和铜及制品,进口额分别为6666.7亿元、308.6亿元和227.6亿元,占比分别为73.3%、3.4%和2.5%。与2022年相比,矿物燃料的进口占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矿砂占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而铜及铜制品取代了木材及木制品成为第三大进口商品。
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商品内容更为广泛,2023年涉及98个大类的商品。2022年1-12月,中国对俄月度出口额平均为390.2亿元人民币;2023年的月度出口额平均值增至606.6亿元,增幅达到55.5%。这两年中国对俄出口额排名前三位的产品大类相同,但顺序略有改变。2023年,机械、车辆和电子机械的出口额分别为1778.3亿元、1591.3亿元和1203.8亿元,占比分别为22.7%、20.3%和15.3%。与之相比,2022年时,电子机械的出口排在第二位,车辆的占比仅为8.3%。可见对俄出口车辆已经跃升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商品,2023年的出口额实现了同比273.9%的增长。
2024年,中俄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和双方国内经贸形势密切相关。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有全局性影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依旧势力强大,但希望合作、谋求互利共赢的声音仍是主流。依靠猎巫式打压和以“公平”为幌子的不履行承诺的行为已经开始产生反噬效果,寻求市场为基础、遵守承诺的国际合作符合经济基本规律。中俄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贫、加强经济发展和供应链韧性等方面有着广泛共识,市场也作出了积极响应。
俄罗斯市场的发展将对中长期中俄贸易形成强劲支撑。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对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予以说明。为应对低出生率的压力,俄罗斯将把扩大产前诊所网络、建设围产期中心和儿童诊所和推动医院现代化作为重点,未来6年将拨款超过1万亿卢布用于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和更新换代。同期俄罗斯还将额外拨款650亿卢布用于体育锻炼综合场所和预制型游乐场建设,额外拨款超过4000亿卢布用于幼儿园和学校的检修。俄罗斯计划对飞机、造船、制药、电子、国防和其他行业的教育计划进行更新迭代,并在2028年在上述领域培养100万蓝领技术专家,并大力发展教育、医药、服务业、旅游、文化机构和创意产业。普京认为,2030年前,俄罗斯需将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增加一倍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2%。普京提出,俄罗斯近年来进口商品占GDP的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本国生产日常消费品和药品、设备、机器和车辆的规模持续增长,但俄罗斯不可能也不需要生产所有类型的商品,劳动力短缺仍是主要制约。普京提出,未来6年,俄罗斯制造业的总增加值应比2022年至少增加40%。
当然,预期与实际仍可能存在巨大不同。但俄罗斯持续推动的工业化,可能会改变中俄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所需的日常消费品方面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商品,以及俄罗斯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中间品和零部件,都可能促进中俄贸易形成新的增长点。需求推动供给发生变化,而规模效应则将进一步降低中俄贸易的物流和交易成本,为双边贸易的稳定可持续、消费者和产业需求的满足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